第127章大海中航行
镜头下,一艘又一艘,犹如移动城堡般的巨舰杨帆启航。
宝船共63艘,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,宽十八丈,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,折合现今长度为151.18米,宽61.6米。
而这种宝船就是郑和舰队的主力舰,俗称旗舰,此外还有专门用于运输的马船,用于作战的战船,用于运粮食的粮船和专门在各大船只之间运人的水船。
真可谓,舳舻千里,旌旗蔽空。
“宝船!
有观众惊呼出声。
“天啊,这才是符合我对宝船的想象啊,我估计在上面开个运动会,都可以设置个百米赛道吧。”
“竟然不是特效?!!《上下五千年》永远滴神!”
“哇,这么多宝船,感觉高阳大大真是贷款直播啊,简直经费在爆炸!”
“据说,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,简直就是一只无敌舰队啊,如果我们有心的话,征服世界不在话下。”
......
镜头犹如静止一般,巨大的宝船,与辽阔的海洋一起,逐渐化一张巨大的地图画卷。
随即,画面中,宛如动态漫画一般,逐渐浮现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。
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。
郑和率领着无敌舰队,从福-建五虎门,杨帆起航,开始书写华夏之人的海上传奇。
永乐五年(1407)九月,永乐七年(1409)九月,永乐十一年(1413)冬,永乐十五年(1417)冬,永乐十九年(1421)春。
又是先后五次,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。
一次次航行中画面不断闪过,让观众们清晰地感受着一路上的重重波澜。
这一路上,郑和不仅是调节国家矛盾,维护世界和平,以德服人,尽显大国风度。
尤其是狠狠教育了喜欢挑起战乱的苏门答腊,更是将拦路抢劫的锡兰山国的国王和皇后,抓回大明坐牢,进行教育改造。
归途之中,同样,也会带其他国家国王的代表团来到大明观光,朝拜大明皇帝。
......
见到这一幕幕画面,无论海内,海外观众见此,也是被郑和的外交手段所折服。
“什么叫大国风度!!六百年前,郑和就向整个世界展现了我们华夏的外交风范!”
“没错,强而不欺,威而不霸,这才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和民族的气度与底蕴!”
“忽然觉得,我们的民族精神比外国的强多了!”
“必须的,如今华夏崛起腾飞,不正是最好的体现吗?!”
“郑和下西洋,绝对是华夏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壮举,他是我们的民族英雄!!!”
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,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,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,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,给予而不抢掠,是很不简单的。
它不是武力征服者,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。
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,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。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,那些外国的人民不会四处躲避,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,友好的交流和交易。
当然,这一切都是需要强大的国力作为后盾,毕竟只有站起来,才有尊严说话。
这前六次航程中,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了非洲东岸,并且成功地开辟了新的航线,发现经过印度古里和溜山,直接到达阿拉伯半岛红海沿岸和东非国家。
可以说,郑和七下西洋,促进了明朝和东南亚、印度、非洲等国的和平交流,并向他们展示了一个强大、开明的国家的真实面貌。
这,也是大国风云的开端!
......
然而,这一切却在明成祖朱棣的驾崩中,被暂停搁置下来。
之后仁宗禁止海运,由此郑和也如同被遗忘一般,无人提及。
镜头也是在这个时间点切入了进去。
在观众的目光中,画面中已经是回到了六百多年前金陵城。
繁华的旧都依旧繁华如初,残雪楼台下的画面右上角,也是揭示了此时的时空。
公元1430年。
应天府。
虽然此时朱棣已经迁都北平,但是应天府在大明朝中依旧举足轻重,与顺天府合称为两京。
镜头下,身穿熟悉中山装的高阳,悄然出现在街道上。
不远处的金陵十六楼内,歌舞升平,着实想要让人一窥究竟。
这一刻。
高阳此行前往的,乃是大明朝制造宝船的龙江造船厂。
此时的大明拥有近四千艘船舰,超过当时欧洲船只的总和,独霸世界。
同时,他脑海中也是思绪纷飞,心中愈发清晰的感觉到,郑和身上极其鲜明的矛盾感。
他本身太监的身份,是典型的封建皇权产物。
然而,他的使命,却是七下西洋,走出国门,走向开放。
就这样一个矛盾的人,却用自己广阔的胸襟,与华夏自古以来的君子之风,完美完成了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。
不论西方将哥伦布,麦哲伦的大航海时代如何抬高,也掩饰不了,他们终究走的是郑和开辟过的航道。
这是华夏之人,为世界做出的卓越贡献。
这一刻,他停下脚步,眼前浮现出一座巨大的总船厂。
龙江造船厂,到了。
镜头下,大雪纷飞之中。
一墙之隔,只见身穿朝服的郑和,行走在制造宝船的龙江船厂内部的仓库之地。
曾经那个胸怀四海的挺拔身影,如今满头的黑发也变得如同这雪花般斑白。
“老了啊……”
他目光沧桑地望着眼前半成品的宝船,眼中似乎倒映着当年下西洋时的种种场景。
从幸福的幼年到苦难的童年,再到风云变幻的成年。
如今他已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者,经历了残酷的战场厮杀,尔虞我诈的权谋诡计。
虽然自己现在衣食无忧,却也是身体残缺之人,虽有皇恩,但在人前说出自己是什么,却也感觉不齿。
这辈子活到这里,注定与平凡百姓的生活有所不同,成了只能躲藏在宫廷之内的特殊存在.....
想到这里,他的目光不禁黯淡了些,尽是迷惘。
为此,他信仰伊斯兰教,信仰佛教,只为让那惶惶不可终日,险些扭曲的内心获得一处寄托,获得一些安宁。
如果有遗憾的话,只有看向宝船的瞬间。
年迈的郑和的眼中,才有些明亮的色彩。
其实,最让他怀念的,还有那浩瀚大海上的风风雨雨,惊涛骇浪。
那是另一个世界,只有在航行的探索途中,自己才感觉到真正的活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