典藏华夏:开局直播对话古今

第226章 寻医

然而。

在这一番话说完之后,李时珍却背着行囊,满脸坚定的开口了。

“父亲,我不考了。”

“我想学医!”

就是这一个举动,造就了后世的医学大家!

李父本想再劝一下李时珍,可,看着他日渐消瘦的身体,以及坚毅的目光,最终选择了同意。

而。

随着李时珍的名气,越来越大,王孙贵族们,也是渐渐的注意到了他。

嘉靖三十年,李时珍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。

因为医治好了富顺王儿子的病,李时珍被武昌的楚王朱英捡看中,并且聘为王府的‘俸祠正’,并兼管楚王府良医所事务。

若是常人遇到此等好事,必然是毫不犹豫,直接答应。

可李时珍,却在面对这个选择时,辗转反侧,难以入眠。

一方面是因为李时珍为穷人看病,极少收取诊费,家中已经入不敷出,王府工作正解燃眉之急,再加上王府的医术、药材资源无数,这让他十分向往这个工作。

可是。

另一方面。

如果自己进入王府,便无法再为百姓看病治疗,这一点,就已经违背了他当初学医的初心。

楚王看出了李时珍的为难,甚至一方面为李时珍敞开大门,另一方面也同意李时珍在民间坐诊。

继续为百姓看病。

在楚王府时期,李时珍的名声达到了顶峰。

他被世人誉为‘神医',而这样的名声,也是渐渐转到了嘉靖帝的耳旁。

于是。

嘉靖帝一纸诏书,将李时珍从武昌调往至京城太医院。

俗话说。

学得文武艺,货与帝王家。

李时珍能和父亲一样,步入太医院,说不欢喜那是假的。

他在给嘉靖帝和达官贵人们看病的同时,还不停的阅读太医院所收藏的大量医书甘。

可以说,这一时期,是李时珍弥足珍贵的时光。

学得文武艺,货与帝王家。

李时珍能与父亲一样,步入太医院,说不欢喜,那是假的。

他在给嘉靖帝和达官贵人们看病的同时,还不停的阅读太医院所收藏的大量医书。

在这段弥足珍贵的时光里。

除了大量的医书之外,李时珍还对经史百家、方志类书、稗官野史也有所阅览。

当画面播放到这里之时。

弹幕中也有博览之人开始给其他观众科普起来。

“其中,经史百家,经指的就是经史、经书,儒家经典著作。”

“而方志类书中,方志所指的是一种传统的史地类书籍,也叫地志、地方志、志书。”

“最后的稗官野史,稗官所指的是,古称专给帝王讲述风俗人情、街谈巷议的小官,后用作小说或小说家的代称。”

“因此,稗官野史也963泛称小说及记载不见经传的轶闻琐事的著述。”

......

随着科普帝的出现,所有的观众也明白了过来。

当时的李时珍前辈,原来并不仅仅是钻研医书,所有的书籍,只要是太医院中所收藏的,他都会孜孜不倦的阅读。

也是在这种情况下,李时珍才积攒了大量的知识储备,最终成就一代名家。

“哇,我看到这些书籍的名字,我就头皮发麻,也不知道当年的前辈,究竟是抱着怎样的心态才将这些知识尽数汲取的。”

“自愧不如,自愧不如啊!”

“这才是真正的,晓天地,懂谦卑,历事练心!

“说真的,当年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,即便在有老师的情况下,我连最基础的知识学起来都感觉特别艰难,李时珍前辈真乃大毅力之人!”

“也正是因为有前辈这样的人,中华医药文化才得以发扬光大!

“泪目了!中华医学之瑰宝的著作,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诞生的,太不容易了!”

......

也在无数的弹幕中。

有关于李时珍回忆中的画面,仍在不断的浮现。

也在他学习过程中,李时珍发现,现有的医书中,存在着大量的漏洞。

此刻。

镜头忽然拉进。

画面中的李时珍,手里正拾着两本不同的医书。

而此刻的他,正在忽明忽暗的烛火下,身体微微低伏,仔细的分辨着医书中记载的各类药物。

李时珍此时所端详的是一株纺锤形至倒卵形,外皮黑褐色的双子叶植物。

《日华本草》—―漏篮子,别称虎掌。

昧辛,性热。

有温中散寒,生肌排脓,祛湿止痢,消风疗疮的功效。

主治恶痢,冷漏疮,恶疮,疠风。

看到这里,已经有细心的观众发现了问题。

“本人是学医的,这漏篮子与虎掌,好像不是一味药材吧?”

“楼上说得不错,在下也是学医的,在古时,别说是虎掌与漏篮子了,很多医生,甚至把防葵和狼毒,还有黄精和钩吻都说成是同一种药材。

“卧槽,虽然我不是学医的,但也有幸了解过一些医药的知识,刚才两位所说的,有些药材应该是毒药吧?”

“对,很多长相类似的药材,毒性猛烈,一旦错服,性命堪忧啊。”

“那李时珍前辈是如何发现这些药材的不同的呢?”

“看着视频中的意思,李时珍先生应该是正在分辨出现错误的史书,在订正吧?”

在弹幕的疑惑下。

事情的起因,也随着屏幕中出现的阵阵涟漪,浮现在了所有观众眼前。

傍晚。

湖面波光嶙峋。

一座小小的村落傍湖而建。

正是李时珍家乡所在的小渔村。

此刻的他,正在家中细细查看着书籍。

不断的在一本有些褶皱的小册上修修改改。

李时珍看向身侧堆积成山的书籍,眼神中流露出浓浓的疲惫神色。

但,仅仅是怔神了几秒。

他便揉了揉眉心,再次将注意力投向了案牍之上。

也正当此时。

急切的敲门声响起。

李时珍的目光看向紧闭的房门。

天之将晚,这种时候有人来访,原因恐怕只有一个——寻医。

有人寻医。

在急切的敲门声下,李时珍从案前起身,开门查看。

发现来人是邻村的渔民,姓庞。

老庞非常焦急,想要请李时珍前往~他家。

原来,是他的妻子患-了重病。

有人寻医,李时珍也没有推辞,哪怕是渔村的平民百姓大多穷苦,没有钱财看病的情况下,他也是尽心尽力。

他学医的目的,便是治病救人。

“我所经历过的痛苦与折磨,不想再让别人承受。”

这是李时珍行医的初衷。

而他现在,无疑已经做到了言行合一。

画面一转。

李时珍已经随着庞姓渔夫来到了家中。

坚毅的茅屋内,只有着简单的陈设,墙壁上挂着缝缝补补的渔网。

而在屋内一角,是一张窄窄的卧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