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4章若人人都如他一样
然而,这话却让高阳眼中含泪,望着李可老先生,久久无言。
亥子丑三个时辰是中医认为的最佳睡眠时间,六个小时相当于一年中的冬季,冬主收藏,收藏对生命来说就是归根。
中医和西医不同,西医之中认为睡眠时间充足,不论夜晚白天,都对身体无害。
可中医认为,人应该追随天地阴阳,白起夜休。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方能神清气爽,精神百倍。
李可先生是崇尚这些的,可他却在熬夜。看着宁安依旧是一副悲痛的模样,李可哈哈大笑起来。
"别想那么多,生死有命,我对于死亡倒是看淡了许多。"
"只是可惜,咱们老祖宗那么多流传的好东西,都没有被人用。"
"我已经快要入土了,只希望这些重新发现的东西不要失传了。"
最后一句话,充满了遗憾和惋惜。
其实李可先生清楚,如若有朝一日,他驾鹤西去,恐怕,再无人敢用此药方行救世人。
这也是为何他晚年到处奔波,只渴求有人继承衣钵。
传华夏中医之传承,扬华夏中医之文明!奈何,世间只有一个李可。
就连孙瑞教授,也无法全部继承李可老先生的衣钵。
此时此刻。在孙瑞教授的家中。
孙瑞教授已经泣不成声,他跪在地上,额头都快要磕烂了。
桌子上,满是手抄。
如此之多的手抄,其中有他跟随李可老先生,记录下来的珍贵资料,也有这么多年之中,他自己积攒下来的资料。
但这些。
怎能代替已经驾鹤西去的一代宗师名医?
伴随着那句声音的传去,画面渐渐溃散了,一切就到了这里。
高阳朝着那消散的画面行礼。眼眸凝重而庄严。
"现代年轻人生活习惯和盲目饮食都有严重的错误,如今十几岁的孩子都竟然也有心脏病,实属令人心痛。"
"宁安,你记得,医者最大的作用不是救治,而是预防。"
"如若能将疾病扼杀,病人便无需承受病魔吞噬之痛苦,亦是无死亡之风险。"
此时此刻。
李可老先生的话,仿佛仍然在耳边萦绕。那画面,在眼前久久无法散去。
历史研究院内。
那些老人都是大放悲声,如泣如诉一般颤颤巍巍,断断续续的将话说了出来。
此刻。
在他们口中所诉说的,都是尘封已久的历史,都是诸多人,所共同缅怀的历史。
而李可老先生的精神,更是值得这个时代的人,所共同学习和追随!
"是了,是了,李老治疗的病人基本上都成功了,恢复了健康,那时候在器质性心脏病的领域,中医,是神一样的存在。"
"因为李老,所以,中医被仰望了。""阳虚者十之八九,阴虚者百无一二。
"治病用药是治果,养生防病是治因,治病者事倍功半,防病者才能长治久安。先生音容至今历历在目,先生教诲至今不敢忘却。"
"扶阳大道,依旧记得先生教我们风心病,肺心病的言论,本气先虚,风寒之邪外侵,反复受邪,由表入里,由浅入深,层层深入,最后深附在三阴经的本脏。辨证准确,方可用药,错之一厘,生死之瞬。"
"先生,这些,我们都没忘!"
"真寒证,假热证,故善治者治皮毛,其次治肌肉,其次治经脉,其次治六腑,其次治五脏,治五脏者,半死半生也。上工取气,救其萌芽。"
诸多老人都是大声的朗诵着藏于他们记忆深处的回忆,那是曾经李老的谆谆教导,纵然年纪相差无几,可是依旧阻挡不住他们对其的敬佩之情。
哪怕是流派不同,用药手段不同,亦是要称赞一句,李可乃天纵奇才也。
彼时。
李可老先生,这座中医院内的大山,轰然崩塌。再也无法寻回。
便是连张仲景三人都是一同朝着那消散的李可先生行礼,万千观众亦是如此。
李可先生的最后一句话,更是让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,集体泪崩!
"我快入土了,死没有什么好怕的,我只怕中医之传承断裂,只求不要失传……"
这是何等的悲哀和心痛才会说出来的话?那时候的李可先生,该是怎样的心酸?
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没人敢用,明明可以救治无数患者,却无人愿意承担风险。
这不仅仅是医术的失传,更是祖宗仁义的丢失。丢掉的是技术,失去的是文明。
古代不论救治好坏,都是要感谢大夫的全力之恩,除了宫廷之外,给普通百姓救治哪怕是把人治死了,都会收到一声多谢先生。
可现在呢?
人心不古,如何重现中医盛况?
李可先生就像是上天派来拯救中医的一般,将断绝的传承重新捡了起来。
可惜。
如星星一般闪耀的先生,终究是没有星火燎原,只留下了一幅绝美的星空之画,再无人可以模仿。
"讲真的,如果我真的病重,我希望能有李可先生这样的医生来救治我。"
"反正都没希望了,被西医放弃了,为何不尝试一把?赌赢了,便重获新生,多一天都是赚的,赌输了,还有更坏的后果吗?"
本就没命,何来更坏的后果?
许多观众都是明白这个道理,可偏偏就是有一部分人永远扮演着愚昧的角色。
过去并非没有这样的人物,只是科技不发达,传播只是小范围而已,更是有义愤填膺的江湖人士行侠仗义。
今日,一家医院出事,明日全国便知。诸多事情累积,人心,也就冷了。
画面之中,张仲景充满了惋惜和心痛,那是他跨越了千年的知己。
后世如若人人如此英杰,中医何愁不兴?
张仲景给了极高的评价,得医圣此言,若是李可先生泉下有知,定然也会含笑九泉了。
可今时不同往日,中医的辉煌,也必然不可能重现。
流传几千年的中医,为何不如西医而此时。
在看完这一段回忆之后,李时珍也是站出来。他侧则身子,眼神极其之凝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