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怨未了

第二章

“张玲玉失踪了”。这个消息在多少年来一直在平静的小山村里犹如一声炸雷,惊动了全村的男女老少。因为花月村还没有发生过平白无故丢人的事。

第三天下午,在赵玉香的小院里,各路出找张玲玉的人一一返回。从每一个回来人的面目表情上看,都是无功而返。每个人都在讲述着出去寻人的经过。

有的说:“我去了县里的汽车站、火车站,还有码头,根本没发现张玲玉的影子。”

有的说:“我去邻村、邻乡的革委会打听,都说没听说过,也都说没见过有这样一个人。”

还有的说:“我去了江边、河边见人就问,逢人就打听,也说没见过有这么一个人。”

赵玉香说:“这就怪了,她能到哪去呢?”

刘锁森拖着满身泥土,满目疲惫的样子进了院子。还没等大家说话,他就先问道:“你们找到张玲玉没有?”大家一看他也没找到,谁也不再多说话了。刘锁森一个人走到西厢房窗根下吧嗒吧嗒地抽着烟。

赵玉香说:“刘锁森,你怎么不说话呀,你都去哪了。”

刘锁森磕掉烟袋锅里的烟灰,慢腾腾地站起来,带着哭腔地说:“我先后去了她娘、她姨、她叔家,就连她妹妹张思玉家我也去找过。可他们都说没见过玲玉回来。就差没去城里她舅家了。”

正说着,锁林和兰英也回来了,院子里的人一起涌向了他俩,把满心的希望都寄托在他俩身上。刘锁林和叶兰英一看,立即当众低着头摇着手,顿时整个院子紧张起来,每个人的心此时都提到了嗓子眼。一直躲在房门后的翠翠见到这么多人都没找回她娘,跑到赵玉香的怀里哭了起来,吵闹着要她娘。哭声越来越大,哭声越来越急。翠翠这一哭一闹,整个院子立刻变了气氛,发出了一片低沉的哭泣声。这时,院子里的人和全村人才感到事态严重了,都在猜测张玲玉是否还在人世上。不然的话,这么多人该找的地方都找到了,怎么就没有一点她的音信呢。人们在猜测,山村在猜测。赵玉香搂着翠翠坐在台阶上,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掉了下来。

叶兰英悲泣地站在赵玉香的面前说:“我们这些人单枪匹马的,没个地点,没个方位,没个目标的找,等于在大海里捞针。再说,人这么大,地方又那么多,一个大活人今天在这,明天去那,谁会知道她在什么地方落脚。”

赵玉香抬起头说:“照你这么说,就不用找了呗。”

叶兰英说:“不是不找了,是具体合计合计怎么个找法。我的意思是先让乡亲们回家歇会,然后再作打算。再说他们每个人都跑了一天一夜了。”

柱子娘说:“我看要是我们心里实在没底,最好先报告政府,说不定政府能帮我们找着呢。”

叶兰英说:“二娘说得对,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报案。退一步说,嫂子真要是出了事,队里、公社的领导都不知道,咱们又不说,那可就麻烦了。到那个时候我们谁也讲不清楚,咋也唠不明白。再说现在正是夏收的时候,家家户户都有农活要干。”大家看着赵玉香点着头。

赵玉香擦擦眼泪说:“兰英啊,这里就数你念书多,懂得道理多,你大哥一扁担也压不出个屁,尤其到这节骨眼儿上就更拿不出什么主意了。我的脑袋已经乱成了一团麻,心已经搅成了一锅粥,你就替我去公社报案吧。”说完,赵玉香谢过在场的乡亲后,又将他们送走,自己向屋里走去。

赵玉香还没给翠翠洗完脸,院外的骂声就传了进来。张玲玉的母亲王桂花和哥哥张振玉一起冲进了院子。院子里的气氛立刻又紧张起来。王桂花和赵玉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,虽说年龄相仿,但王桂花看上去整个身子胖得像个地缸。尤其是在那张大饼子脸上偏偏镶着一个矮鼻子。在鼻子两边有无数颗又大又黑的雀斑。这雀斑非常显眼,就像枪药崩上去的一样,让人感到很吓人。尤其是两只突起的金鱼眼,一来劲像是要从眼眶里掉出来。再加上一骂人,嘴角都能咧到耳根上,就像脸上只有三个黑洞,在下边大黑洞里有上下不齐的黑牙,烟油味冲天。

赵玉香一看来的是王桂花,怒气冲冲,横眉冷对,心立刻提了起来,忙说:“亲家母,你消消气……”

王桂花指着赵玉香的鼻子说:“你我现在还论什么亲家?没了闺女还有什么亲戚可论?我老张家算是倒了八辈子霉了,把闺女嫁到你家。这活不见人,死不见尸,算是怎么回事呀?”骂着骂着,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起来:“我苦命的闺女啊。我可怜的闺女啊,是不是老刘家人把你逼走了呀。你一定告诉娘,娘给你报仇啊。”

张振玉也指着赵玉香骂道:“当初不是看你赵玉香人不错,我家怎么会把妹妹嫁到你家。现在我看你纯属是个老灾星,老妖精,找不到我妹子,咱们没完。”

刘锁林刚想上前说什么,被王桂花一把拽住说:“你们老刘家人都离我远点,我看到你们气就不打一处来。”

王桂花突然站起来冲着大门外站着的许多人大声对说:“今天你们不把玲玉活着找回来,我和你们没完。玲玉一天不找回来,我就在你家闹一天。如果玲玉死了,我就死在你家。”说着向西厢房的墙角奔去,被锁森和锁林拦住。吓的一直躲在仓房门后的翠翠两只眼睛呆呆的看着姥姥。

王桂花指着翠翠说:“小兔崽子,瞪我干什么!老刘家没有一个好东西。”说着上前举起烟袋要打翠翠。柱子娘一看,一把拉过翠翠跑出了大院。

王桂花见翠翠被拉走,立刻在两道剑眉上方蹦出两道青筋,还一鼓一鼓地跳着。又冲着赵玉香说:“我送来的是个大活人,我要的还是大活人,等我见到玲玉就让玲玉和刘锁森”打巴刀“不过了,如果我见不到闺女活着回来,我就去告你们害死的,必须让刘锁森给我闺女偿命。”说着向大门外走去。

刘锁森刚想上前搀扶,被王桂花两个重重的耳光打在脸上。王桂花还咬牙切齿地说:“我现在就到革委会告你害了我闺女,非让派出所枪毙你不可。”说完后,拉着张振玉上了一辆马车向公社奔去。

张振玉在马车上还对刘锁森吼道:“我妹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,我就拿铁锹劈死你!”

赵玉香、刘锁森和刘锁林本来就闹腾的那颗心,经王桂花、张振玉的吓唬,一下子就没了底。三个人相互对视了一阵子后,都把心提到嗓子眼儿,都弄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。

吵闹的院子刚刚平静下来,就见叶兰英神色慌张地从外面跑了进来。

刘锁林忙问:“你报案没?”

叶兰英带搭不理地回了一句:“派出所一会就来。”说着拉着赵玉香进了里屋。

刘锁森和刘锁林刚想跟进屋,叶兰英一把关上门,将门插上,与赵玉香神色紧张地小声嘀咕起来。

“看你慌慌张张的,咋回事?”赵玉香问。

叶兰英说:“娘,外面都传开了,说是张玲玉文化高,长得又漂亮,看不上大哥。张玲玉是与人私奔了。”

“玲玉私奔?不会的,她不是那种人。”

“还有的说,是大哥喜新厌旧。”

“这不可能,我儿不是那种人。”赵玉香肯定地说。

叶兰英说:“派出所的同志说了,现在张玲玉是走失还是被害两种可能都有,他们先按失踪立案侦察,还说不让大哥离开村子。回来的路上我听到村里村外不少人都在说是我哥害死了嫂子。”

赵玉香听到这儿,只觉得天旋地转,往后一倒便晕了过去。

“娘,娘,娘,你怎么了?”叶兰英一边说着一边打开房门。锁森、锁林和翠翠先后冲了进来,全家人乱成一团。

过了一会儿,赵玉香慢慢的苏醒过来。

“娘你总算醒了,吓死我了。”叶兰英一边给赵玉香换着头上的毛巾一边说。

赵玉香闭着眼睛想了一会儿,坐起来说:“我没事了。现在的关键是找人。兰英你马上写几十份寻人启事,到附近的村屯集市张贴;锁林,你再到玲玉的同学家中打听一下;娘身体不好,锁森留下来照顾我和翠翠吧。”

刘锁林和叶兰英一边嘀咕着一边走出了院子。

此时,这个原来祥和欢乐的小院,一下子变成了像大战前的战场,气氛十分的紧张。里出外进的人都和原来的平静很不相称。

午后,公社的公安派出所来了三名身着绿军装的警察,为首的姓胡,名有财,是派出所的所长,看上去40来岁;两名干警,年龄大点的叫张建设,年轻点的叫李中华。三人在赵玉香家询问了一些有关情况后,又随同刘锁森来到了池塘边。

胡所长先让刘锁森先把那天的情况复述了一遍,刘锁森边说边演示着,当他来到张玲玉昨天下午休息的地方,惊叫了一声:“唉,前天那块石头和门帘怎么不见了?”

胡所长立即走了过来,说:“什么不见了?你再说一遍。”

刘锁森就把前天发生的事向胡所长作了详细的介绍。刘锁森说:“前天晌后玲玉有点不舒服,我就搬了一块石头放在这儿,垫上我娘送饭时带来的门帘,让她坐着休息。我铲地回来后人不见了,门帘和石头还是在的啊……”

胡所长立即蹲了下来,在刘锁森指示放石头和门帘布的地方搜索起来,石头放置的痕迹隐约可见。突然胡所长喊到:“你们俩过来。”

老张和小李立即跑了过来,问:“啥事?”

胡所长一伸手:“摄子。”

老张立即从工具袋里拿出摄子递到胡所长手里。

只见胡所长拿着摄子小心翼翼地从土里挟出了一粒钮扣,对刘锁森说:“这粒扣子是谁的?”

只见刘锁森急忙在自己身上搜索着,发现自己的前开口裤扣少了一个,而另一粒扣子与胡所长手中摄子挟的扣子一模一样。一边说着:“这是我的扣子”,一边伸手去拿摄子上挟的扣子。

只听胡所长厉声说:“别动!”说着拿出一个塑料袋将扣子放入其中。

作了一些简单的勘察和调查之后,胡所长等三人拿起各种记录本离开了池塘。

胡所长边向村子里走,边暗暗高兴。这么多年了,他所在的公社还一直没发生过什么大的案件,自己的工作极为平常,始终得不到上级领导的重视。所以,在这个穷山沟里一直没有发展。这次,他想这个案子肯定不小,说不定自己也会在这次破案中有个转机,弄个局长、副局长的干干。感觉到这件好事来的比较突然,他自己在心里说:一定好好干,把握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。

胡所长等三人在大队刘书记家吃了顿高兴的饭后,与刘书记谈了一会案情,又让小李将刘锁森喊到书记家。胡所长对刘锁森说:“在你媳妇没找到之前,你没有特殊情况不准离开本村。有事向大队书记汇报,随时准备配合派出所破案。因为你是你媳妇失踪的第一嫌疑人,尤其是在你媳妇神秘失踪现场发现了你的物证,我们必须对你实行监管,你明白吗?”

刘锁森不知所措,满脑门汗地点了点头。

跃进公社公安派出所所长办公室内,胡有财所长正在沉思,桌上那部老掉牙的手摇电话响了。一拿起电话,胡所长就听出是县公安局秦局长的声音,马上说:“秦局长,你好。有什么指示。”

电话里传出秦局长的笑声,“老胡啊,咱俩都是五年前从工宣队留下当的警察,别老局长、局长的叫,我们都是为人民服务的,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吗。”

“那哪成,您是领导吗。哈哈哈……”

“少跟我扯闲篇。听说你那最近发生了一件失踪案子?”秦局长问。

胡所长说:“领导真是动查秋毫啊。我正要向你汇报,你就先知道了。”

“说吧,什么案情?”秦局长问。

胡所长说:“我们公社花月大队社员赵玉香家的儿媳妇张玲玉上个星期失踪了。”

“噢。案子的结论如何啊?”秦局长问。

“我分析张玲玉的失踪有两种可能,一是走失,二是被害。只是现在两边都没有证据,难下结论啊。”胡所长说。

秦局长问:“老胡啊,张玲玉都30岁的人了,我看走失的面不大。若是被害,谁嫌疑最大?”胡所长说。

“是的,秦局长。如果张玲玉是被害,嫌疑最大的就是张玲玉的丈夫刘锁森,我已经让大队刘书记注意他了。”

“我说老胡啊,你的阶级斗争观念哪去了?咱们不是常说”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人民的犯罪“吗,你那婆婆妈妈的**病又犯了。你听着,我已经派人给你送去对刘锁森的《监视居住决定书》,你立即派警员进驻花月大队,严密监视刘锁森;同时加大对张玲玉的查找范围。今天是五月十日,不管是失踪案,还是杀人案,我限你在一个月内破案,活要见人,死要见尸。”秦局长催促着说。

“是,秦局长。我一定加大破案力度。”胡所长一面擦拭额头上的汗,一面说。

“哎,看在一个工宣队出来的份上,给你透**消息。你知道张玲玉的舅舅是谁吗?”秦局长说。

“谁?”胡所长问。

秦局长加重语气说:“市革委会主管公检法的副主任,王大章!”

“啊!”胡所长惊讶的差点没把眼球瞪出来。

秦局长笑了笑说:“你也别紧张,这对你也是个机遇啊。我就不多说了。”

“谢谢秦局长!我向毛主席保证,一个月内破案,活要见人,死要见尸。”胡所长说。

秦局长说:“好吧。我相信你,不过,你有提升的那天,可要请我喝酒啊。”

胡所长说:“秦局长别说喝酒,有了像你说的好事,我保证请你喝一个月的酒。”

“一言为定。”秦局长笑着说。

放下电话,胡所长兴奋的在屋子里对着镜子笑着,打着口哨。回忆起他当时和秦队长随工宣队进驻市公安局的事。那天,胡有财正在和其他人往市公安局的大墙上贴着大字报,秦队长高兴地对胡有财说:“老胡你过来,我跟你说几句话。”

胡有财兴匆匆地提着大板笔走过来说:“秦队长,有何指示,尽管说。”

秦队长拍着胡有财的肩膀说:“告诉你一个好消息!”

胡有财说:“有什么好消息,是不是又有什么冲锋陷阵的事儿呀?”

秦队长说:“不是让你打打杀杀,是让你当官,领导别人上前线。”

胡有财笑着说:“我哪有那能耐,能领导好自己就不错了,我哪会当领导啊。”

秦队长说:“王主任已经通知我了,让我带一个人,以工宣队的名义进驻市公安局,我准备带你一起去,王主任同意了。”……

胡有财暗自笑过后,立即招集全派出所人员开会。

胡所长先跟郑教导员小声商量了几句,看十几名警察都到齐后说:“同志们,现在开会。十天前,也就是五月一日,花月大队发生的一起失踪案。赵玉香家的大儿媳妇离奇失踪,七天来,虽经多方查找,仍然是活不见人,死不见尸。这几天老张和小李两位同志一直在调查此案,下面请老张汇报一下对张玲玉的调查情况。”

张建设站起来掏出笔记本说:“失踪的女子叫张玲玉,29岁,身高1.65米,高中文化,清泉大队人。1966年10月嫁给花月大队的刘锁森,生有一女。据家人和村民反映,本人精神有点不正常。具体原因是张玲玉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受到过冲击。”

张建设眉飞色舞地向在座的人描绘当时的场面:66年春天的一天,在县高中的操场上,全校师生召开批斗学校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大会。在学校的领操台上搭起了一个临时批斗大台子。台上四周站着穿绿军装,佩戴红袖标的男女红卫兵。在中间的一个木凳上站着学校校长,胸前挂着一个大牌子。“**李要学”的口号声一浪高过一浪。陪批的学校老师都在台下前面哆嗦的站成一排,许多同学都不敢抬头看台上的批斗场面。这时,站在学生队伍里的张玲玉感到心情紧张,有点肚子疼痛,急于上厕所,便离开队列向厕所跑去。在路过教研室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兜里没有手纸,就进到屋里在桌子上撕下一块报纸进了厕所。等她卸完“包袱”回到队伍里还没站稳,就有几个女红卫兵冲到张玲玉面前,不容分说地将张玲玉拖到了批斗台上。这时有人喊“**反革命分子张玲玉!张玲玉不投降就让她灭亡!”的口号。张玲玉哭喊着说:“我不是反革命,我不是反革命,我没有破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呀!”这时,一个女红卫兵走到麦克风前大声说:“无产阶级革命派的战友们,刚才我清清楚楚地看到张玲玉用毛主席的亲密战友,我们的林副统帅的画像擦屁股。”同学们听到这,齐喊:“**张玲玉”,“誓死保卫毛主席、林副主席”。口号过后,许多同学向批判台上涌来,张玲玉当场晕死过去。

张建设卷了一支老旱烟,点燃后深深地吸了一口,吐出一个很大的烟圈后,又长长地吸了一口说:“按理说,张玲玉在那个年代,无论是长相、个头、文化都是当地出类拔萃、百里挑一的姑娘。只是戴上了一顶现行反革命的帽子,加上精神有些不太正常了,耽误了自己的前程,别说读书,就是找婆家也成了一个大难题。知道底细的小伙子哪个敢朝前。这可急坏了他娘王桂花。眼看张玲玉二十出头了,婆家还没个着落,你说王桂花能不急吗?”张建设看在场的所有人都在全神贯注地听着他讲张玲玉的家世,摆出一副老公安的架势接着说了下去。

1966年8月,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,王大章(现在的市革委会副主任)来到了王桂花家,还没进院子笑声就传进了上房。王桂花一见是城里的弟弟来了,自然高兴的不得了。急忙迎出门说:“大章啊,今天怎么有时间到姐姐这来坐坐啊?”

王大章说:“姐姐,近来可好啊?我可好长时间没来啦。”

王桂花说:“好哇、好哇。什么风把你这个大忙人吹来了?”

“玲玉呢?”王大章问。

王桂花说:“那不在屋里生闷气呢。”

“还不找婆家,生什么气呀?”王大章笑着说。

王桂花说:“都快把我急死了,人家闺女像她那么大都抱娃子了,她还在家里当老闺女呢。”

王大章说:“姐,今天我就是为这事来的,想和你商量商量。”

王桂花高兴地说:“是谁家呀?条件怎么样?我弟弟出头,这事一定不会错。”

王大章说:“姐,你还记得那个赵玉香吗?”

“怎么不记得,当初她还和我抢你姐夫呢。”王桂花满脸不高兴的说。

王大章说:“赵玉香按理说和我们还有点亲属关系呢。”

“什么亲属关系,都八竿子打不着了,把她带大的婶子死了,这关系也就断了。”王桂花说。

王大章说:“赵玉香那个大儿子刘锁森可是个好庄稼人,老实、本分、厚道,就是文化不高。不过,持家过日子是把好手,把玲玉介绍给他,将来不能受屈。另外赵玉香那个人心眼儿也挺实在。”

王桂花想了想说:“大章啊,还别说,我看也行,就是不知道人家同意不同意。”

王大章说:“姐,这事就交给我吧。”

张建设从桌上拿起一个水碗,走到水缸前舀起水喝了几口后又说:“打那以后,张玲玉就嫁到了刘锁森家。刘锁森百般疼爱张玲玉,赵玉香也从各个方面关照张玲玉。小日子过得还不错。尤其是1971年”9.13“事件后,县高中给张玲玉平了反,补发了《高中毕业证》和《知识青年证》。张玲玉到花月大队后,一度表现的十分积极,还参加了铁姑娘队,后因怀孕而退出。生完孩子后,张一直在生产队务农。我个人认为张玲玉有精神病史,离家出走的可能性较大,当然也不能排除被害或者被拐卖的可能。”

胡所长问:“老张,张玲玉嫁到花月大队近九年,有过精神病复发离家出走的情况没?”

张建设答道:“据我现在了解的情况看,张玲玉嫁到花月大队以后精神正常,没有离家出走的记录,只是偶有头晕的毛病。”

胡所长接着说:“好,张玲玉的情况就先汇报到这儿。下面请小李汇报一下刘锁森的情况。”

李中华站起来汇报道:“刘锁森现年30岁,身高1.78米,小学文化,幼年跟他爹学过几下拳脚,身体健壮,无前科。其父早年是花月村的民兵连长,1955年因抢救国家财产牺牲,被定为烈士。丈夫去世后,赵玉香一直没有改嫁,含辛茹苦地把刘锁森和刘锁林哥俩抚养成人。据花月大队刘书记讲,刘锁森属内向型性格,不爱多说话,是个棒劳力。前些年,张玲玉听说要恢复高考,就复习功课想考大学,刘锁森百般阻挠,俩人为此曾闹过矛盾,也曾出现一两次婚变,后被母亲赵玉香制止了。据说,刘锁森与临村女子钱红有过感情瓜葛。前些日子张玲玉听说刘锁森在邻村有个相好的,她还找到钱红理论过。钱红对张玲玉说:”我和刘锁森打小就认识,还在一起念过六年小学,见面唠了几句嗑,怎么就成相好的了。你管不住自己的男人,跑这闹腾啥。“说着还要打张玲玉,被钱红的丈夫拉开了。”

胡所长说:“这个线索很重要,你调查过钱红吗?”

李中华说:“调查过,她说与刘锁森只是朋友关系。另外,她也没有作案时间。”

胡所长说:“谁能轻易承认搞**?噢,小李接着说。”

李中华继续说:“我认为张玲玉出走的可能性不大,快30岁的人了,不可能连回家的路都不认识。刘锁森是最后一个见到张玲玉的人。他有作案时间,其喜新厌旧,杀害张玲玉的可能性不能排除。汇报完毕。”

胡所长说:“现在张玲玉已经失踪十天了,我看小李的分析不错,现在的关键是找到证据。县局秦局长命令我们一个月内,活要见人,死要见尸,侦破此案。我看这样,老张、小李你俩立即进驻花月大队,对刘锁森实施监视居住,手续县局已经办妥;其它的同志分头到各区、县查找张玲玉的下落。郑教,你看呢?”

郑教导员说:“毛主席教导我们”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“,这个案子比较复杂,同志们在办案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政策,紧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,决不放过一个坏人,也不冤枉一个好人。我们必须找到关键证据,一个月内拿下此案!”

“好,分头行动吧。”胡所长下达了工作任务。

在胡所长的眼里,这个案子已经有了点眉目,胡所长的心里也已经有了**分改变官职的把握。所以,在这段时间里,胡所长各个方面显得格外积极,主动热情,还经常听取别人的意见,经常到群众中走访,到处给别人留下一个勤政为民的形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