典藏华夏:开局直播对话古今

第93章讲学



一旁正拿着锄头的老农,也是同样劝说道。

“如今天下大乱,你与孔子这样的人四处游荡,倒是不如跟着我们种田隐居起来,不是更好吗?”

听此,孔子的目光也是浮现出失落神色,他惆怅地说。

“哎,人有人的责任,我既然学有所成,又如何能够独善其身啊。”

说着,他也是望着前方的茫茫前路,语气坚定道。

“正是因为天下无道,所以我才这样努力啊,如果天下有道,我又何必来改变他呢。”

说罢,孔子也是转身离开,自己去寻找过河之路。

而高阳与一众弟子,则是一直在记录着孔子的言行。

他们正在共同编撰着,那部伟大的典籍《论语》。

镜头下。

画面中,古老的地图上。

师徒一行人来到了陈国边境,然而却因为粮食耗尽,被困在密林之中。

夜色的篝火下。

众人拖着疲惫的身体,却因为腹中的饥饿而难以入睡。

即便是子路,此时心中的信念也是开始动摇,自己这么多年来,追随夫子周游列国,真的有意义吗.....

他抱着晕倒的颜回,看着周围饿倒在地的师兄弟,心里也是升起一阵怒火,不由语气悲愤地对着孔子说道。

“君子亦有穷乎?!”

“夫子,你不是君子吗,你不是拥有拯救世界的道吗,那为何我们被困于此,束手无策啊?!”

这一刻。

所有人都是一愣,看着第一次如此愤怒的子路,莫名低下了头,目光黯然。

直播间前,无数观众见到这一幕冲突,都是格外揪心。

“哎,这或许就是很多人放弃理想的原因吧,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”

“不过,我们或许身处于地下,但偶尔也看看天空吧,生活有点追求,或许能活的更有动力一点。”

“是啊,坚持理想真的要遭遇很多困难,想象抗战年代的那些先烈们,多少人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,我们的民族需要这样的精神。”

镜头下。

孔子看着悲愤子路,并没有责怪他,而是强撑着站起身来。

此时的他同样头发凌乱,嘴唇苍白,犹如风中残烛一般摇摇欲坠。

他看着周围陷入迷茫的弟子们,语重心长道。

“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也。

“这个世界上,是人保护道,而非道保护人啊。”

“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也。”

“如果君子能够在每一次遭遇苦难的时候,始终坚定信念,所以才被称为君子。”

听此一言,高阳也是感受到了孔夫子对于命运的顽强挑战,即便如今身处死地,他依旧坚守着心中的道,维护着心中的道。

这或许就是华夏文明,历经五千年而不灭的根源。

信仰不是神,他从来不会拯救谁,而是人选择什么样的信仰来拯救自己。

从来都不是道保护人,而是人保护道啊.....

仅此一言,当为万世师表!

就当所有人都以为山穷水尽之时,

楚王派遣使者,告知了孔子等人,对于他的仁政非常欣赏,并且赐予了一片封地。

听到这个消息,无论是子路,颜回都是兴高采烈起来。

他们都以为终于找到了一片可以实施理想的净土,终于可以建设一个君子之国。

但是,没有出声的高阳却是第一次感受到,知道历史却不能改变的深深遗憾。

他很清楚,楚王等不到孔子前往,便会驾崩,新一代的楚王则完全不相信夫子之学。

这一切,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,空欢喜一场。

画面中。

古老的春秋时期的地图上。

十四年漂泊的足迹遍布列国,但却无一处可以扎根发芽。

最终,六十九岁的孔子逐渐走不动了,心有余而力不足,无法再继续漂泊在外。

他选择回到鲁国,回到最开始出发的地方。

镜头下。

曲阜城外。

遥望着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,孔子与弟子们都是久久凝望,相顾无言。

高阳经历了如此多年的磨难,目光愈发深沉,整个人也是成熟了许多,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坚持理想是一件多么勇敢的事情。

然而,人类的赞歌,就是勇气的赞歌。

只有这些先祖的以身殉道,才有了华夏文明的千古流传。

此时,孔子感叹一声,也是重新竖立目标,说道。

“我等回去之后,便开始修书立典,即便今人不懂,今后如果有一位明君,未来能够真正的懂我,能够让社会平安和谐的生活,我孔丘虽死无憾啊。”

于是,画面中,孔子与弟子们又致力于文化教育,他在弟子们的帮助下修订了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,序《周易》,撰《春秋》。

一片片竹简被篆刻,一个个春秋流逝。

他们的殚尽竭虑之下,一部部典籍开始出现在无数观众的眼前。

这一幕幕下,众人见证了一场文明的诞生,一场华夏文明的传承。

镜头下。

转眼间,又是日月轮转,光阴变迁。

此时。

孔府中,庭院中的桧柏的更急郁郁葱葱,而庭院外世界,却是更加混乱了几分。

清晨,孔子从睡梦中醒来,走到庭院中,只觉得秋风萧瑟。

入目所见,只有容颜未改的高阳依旧陪伴在自己身边。

他看着那落满了枯叶的杏坛,他也是想起昔日的讲学时光。

孔子迈着年迈的步伐,拄着拐杖,看着眼前雕栏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的一幕,一时悲从中来,不由湿了眼眶。

“颜回,走了。”

“子路,也走了。”

“泰山其颓乎?梁木其坏乎?哲人其萎乎?”

说着,他像是自言自语,也是像是对着身边的高阳说道。

“我已经很久没有梦到周公了,看来我的路,也快走到尽头了。

“高阳啊,你也是时候回到属于自己时代。”

“你在终究不属于这里,也有着自己的路要走啊。”

说着,他也是还不忘提醒道。

“高阳,你要记住,即便你重新编著了《论语》,也要与时偕行,当初为师重新编著《周礼》时,便觉得很多地方已经不再适用,随即做出了更改,加以完善。”

“你也要将《论语》加以完善,顺应天道。”

敦敦教诲,犹如老师对于学生最后的临终赠言。

闻言,高阳的目光也是湿润了起来,他压抑着内心的悲痛,对着孔子拱手行礼说道。

“弟子谨遵教诲。”

随即,他也是目光微动,不由再次开口说道。

“夫子,弟子临行前,有一事相求。”

听这话,夫子目光一愣,只因这数十年来,高阳从未向自己提出过任何请求,这应该是第一次。

他随即有些好奇地问道。

“何事?”

见此,高阳也是真诚地将一直以来的愿望说出口来。

“我想请夫子讲学。”

说罢,他也是拱手行礼,请求道。

“弟子高阳,恭请夫子,为后世华夏学子,讲学一场。”

闻言,孔子心头一震,呼吸急促起来,脸上也是不由浮现出激动神色。

穿越千年而讲学,此生无憾矣。

这一刻。

海外典藏学院事前准备的大屏幕上,开始闪动起来,发出一道道细密的白光,仿佛随时会倒映出两千多年的景象。

同时,国内诸多大学,中小学内,无论是多媒体教室,还是操场上事前准备好的巨大的幕布上,都是开始打开时空的连接。

一场跨越千年的讲学,正在拉开帷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