典藏华夏:开局直播对话古今

第105章勿忘国耻,振兴中华



然而。

等到整幅画卷彻底映入现实之中,入目所见,早不复当年盛况,只剩下一片凄凉的衰败。

清明还是清明。

汴京,却已是废都。

无数观众的目光中,昔日北宋都城,繁华昌盛的汴京,与如今衰败的废都,如此差异明显的对比,着实让人难以接受,心中难免郁结。

镜头下。

此时,高阳一身黑色劲装,走在有些坑洼的大道上。

入目所见,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

国破家亡的宋人中,有人目光空洞的站在路边,如同麦田上的野草,自生自灭。

有人匍匐在地上,沦为乞丐,贪婪的寻找那些早已腐烂变质的食物,像狗一样活着。

更多的人,面无表情,低着头,如同傀儡一般,来来往往,却感受到不到一丝烟火气。

他们的身上,始终贴着一张无法撕掉的印记,压得他们抬不起头来。

亡国奴……

街道的泥泞污水中,一条遗落鱼儿开大了嘴巴用力地呼吸着。

就在这一刻。

“滚开!!!”

尘土飞扬,一声怒吼咆哮而来。

“滚开,驾!!!”

激烈的马蹄声,作为侵略掠者的金人们趾高气扬地路过,肆意挥打着手中的马鞭,朝着慌乱躲避的百姓身上抽去。

凡是宋人,杀之,抢之,辱骂之,百无禁忌。

街道上一片混乱,高阳的双拳也是紧握起来,目光中压抑着无尽的锋芒。

这一刻。

却见人群之中,一位麻衣素服的少年正愤怒地看着这一切。

眼里藏着惊雷,胸膛中满含怒火。

他年轻,俊秀,志大,才高,目光里看向四周不是凄凉,而是屈辱。

他的背是挺直的。

他的眉眼是锋利如剑的。

他的人走在路边,却让人总是忍不住多看他一眼,然而却一点尘埃也沾染不到他的衣角之上。

“辛弃疾!”

“少年的辛弃疾,好一副侠肝义胆!”

“哎,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,是何等的屈辱与压抑啊,复我河山,复我河山......”

镜头下。

弧光交错之间,高阳与辛弃疾二人的目光,隔着尘土飞扬的街道碰撞在一起。

这一刻。

他们都从彼此的目光中,看到了同样的屈辱与愤怒。

同样的华夏民族精神,亘古未变。

然而,就当辛弃疾想要仔细打量一番高阳之时,他的背后却是响起了,爷爷辛赞的年迈的声音。

“坦夫啊,看什么呢,走吧。”

闻言,辛弃疾不由应声,走出三四步之后,当他再次回头之时,高阳早已不在原地。

他目光中闪过一丝疑惑,但隐隐觉得对方莫名有些熟悉的感觉。

镜头下。

跟随着辛赞和辛弃疾一对爷孙的视角,逐渐来到了汴京废都中,曾经庄严肃穆的皇宫故地。

凝碧池之上,亭台楼阁不见,剩下断壁残垣,东倒西歪,一片狼藉,只有那些散落在杂草从中瓦砾,才能看到当初豪华宫殿的一点残影。

谁道是,管弦凝碧池上,记当时风月愁侬。翠华远,但江南草木,烟锁深宫。

此时。

只见一处坍塌的宫壁之上,正跪倒着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,仍在用着阴柔的嗓音,念叨着。

“官家,奴才给你请安了。”

“今儿个是清明,皇后正在外面候着呢。”

可是,他面前没有却没有任何人影,似乎正在和空气对话一般。

那双失去光彩的目光中,满是疯癫。

清明时节,春风似竟也如此悲凉,不见天日,而这个苟活的疯癫太监,似乎依旧沉浸在昔日的旧梦之中。

见此一幕,辛弃疾目光震动,呼吸也是急促了起来,只感觉心头仿佛有万斤巨石压着,一双力道十足的五指紧握地嘎吱作响。

而一旁的辛赞似乎对此习以为常,长叹一声道。

“那是曾经宫里的李公公,靖康之难后,人就疯了,成了这断壁残垣中的孤魂野鬼。”

说着,他似乎也想到了自己,随即又是自嘲的说道。

“其实,爷爷我何尝不是呢,在这满是吃人蛮夷的手下做狗,愧对辛家列祖列宗。”

闻言,辛弃疾也是低下头。

他很清楚,如果不是为了自己这些家人,爷爷又何必委曲求全,甘心在金人的手下为官。

他同样明白,爷爷的心中,收复失地的心愿,刻都不曾忘记。

此时,辛赞则是拍着他的肩膀,伸手指向前方的断壁残垣,对着辛弃疾讲述着,曾经北宋皇宫的辉煌庄严,以及当初他入朝为官时的见闻。

只恨此种风物本吾家,今为客!

讲到动情处,年迈的辛赞也是眼眶翻红,身体颤抖对着辛弃疾说道。

“靖康之仇,不共戴天,亡国之恨,岂能忘之!”

“坦夫,爷爷要你记住这里,不要忘了!”

此话一出。

无数观众都是眼眶通红,无不心生悲愤。

其中,不少人看见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的北宋皇宫,都是想起了如今依旧屹立在华夏大地上一处遗址,圆明园。

“呜呜呜,又想起去年路过圆明园的大门,也是这样,原本无数先祖用智慧谱写的建筑诗篇,雕梁玉栋,如诗如画的人间仙境,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,何等悲哀!!!”

“别说了,圆明园永远都是华夏心头的一抹深入骨髓的伤疤,永远铭记于心!”

“我的天,提起圆明园我就心疼,那是华夏五千年园林艺术集大成之作,堪称东方幻想建筑的巅峰之作,可惜我们只能在一张张古老的照片中,才能看到它的风采啊。”

“洋人一炬,可怜焦土!”

“只恨华夏为何不能早觉醒三百年!!!”

“永远记得,那一天,有两个强盗闯入了圆明园,一个叫英吉利,一个叫法兰西,永世不忘!”

这一刻,几乎华夏儿女的心中,都是和此时屏幕中的辛弃疾一样,同样涌起一阵澎湃的热血。

“牢记历史,勿忘国耻!!!”

“勿忘国耻,警钟长鸣!!!”

“落后叫要挨打,吾辈当自强!!!

“即便,再过一百年,一千年,一万年,华夏之人永不忘国耻,自强不息之!”

......

电台内。

林台长见此情景,也是感觉头皮发麻,即便人到中年,也是感觉心中一片炙热。

“我想,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的原因之一吧。”

“只可惜,大多时候,人们只是把历史看做是从前的故事,并不从中汲取经验教训。”

闻言,一旁的薛导也是感叹道。

“是啊,秦人不暇自哀,而后人哀之,后人哀之而不鉴之,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。”

“华夏历史上,多少朝代的结局无不是如此。”

说到这里,众人都是愈发认识到了历史的警示作用的重要性。

无论是八百多年前的辛弃疾,亦或是如今的华夏观众们,面对曾经的辉煌的断壁残垣,都是心怀着同一种民族情感。

勿忘国耻,振兴中华!

画面中,清明时节,怀古伤今。

辛弃疾面对辛赞目光灼灼,坚决立誓道。

“他日,孩儿定不负弃疾之名,如汉将霍去病一般,收复旧山河!”

“生为宋臣,死为宋鬼!”

此一言铮铮铁骨,信誓旦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