典藏华夏:开局直播对话古今

第250章如若现代人能接受就好了



此时此刻。

许多老中医都是看着屏幕久久无言,那个时候的中医可真是风光了。

有李老在,西医就永远多了一条退路规。如果西医解决不了,那就请老李出手。

自从李老手中垂危,西医难以医治的患者,都是活下去了不说,多数甚至还能和正常人一样行走吃饭,延寿多年。

从阎王手中抢人,在那个年代,老李是第一个。但。

他绝对不会是华夏历史上的最后一个!.

屏幕前。

这些老中医们,难以用言语来表达自己此刻的心情,只是不断的用袖子擦拭自己脸上的泪水。

荧幕之上,那道瘦弱的身影,曾经,为他们撑起了一片天。

"李老先生,您还在,该多好!""我们,想您了!"!!!这是无数中医先辈们的想法。是他们最真诚,真挚的念头。

曾经亦是有人怀疑过李可先生,可到最后亲眼看着李可先生将家族性的肝病治疗痊愈后,便再无疑惑了。

家族遗传病极难治愈,是基因之中带有的,可李可先生未曾因为难,便放弃。

更有人怀疑李可先生是作秀,为了名利。可谁知?

先生在书籍之中公开自己的药方,如若他用这些特效药方当专利卖钱,至少是亿万富翁。

豪景别墅,越野跑车于他心中不过只是浮云罢了。

他渴求的是,中医之进步,世人之安康。这般心胸,有几人能做到?

他的逝世,是中医的损失,世间自从再无荷担岐黄之学,胆识超群,敢作敢为,中医ICU的李可先生。

带着无尽的怀念,他们望着屏幕,满是不舍和贪婪。

是的。

诸多国手都是贪婪的望着那道身影,生怕下一刻,他就没了。

屏幕上,那道瘦弱的身影转过身子来,望着高阳,皱起了眉头。

"怎么没加麝香?"

李可老先生面容严肃的问道。高阳则支支吾吾,不敢言语。

这还是他第一次,在直播时,展现出如此神态。在以往,不管他高阳面对的是谁,永远都是不卑不亢,满脸自信之神情。

可今天,所有人都看见了高阳窘迫的样子。这是系统的功能,穿越之后,可伪造身份,不以后人之目光所看,以亲历者之感受所悟。

有些人,有些事若是以后人之目光所看,终究是难以理解其伟大。

唯有亲身体验,跟随,方才知道圣人为何要叫圣人。

如今,他便是跟随着李可先生的一名学徒。"背诵《千金方;治诸风篇。"李老先生淡然开口。

"续命煮散,麻黄,川芎,独活防己,甘草,杏仁,各90克467。紫油桂,生附子,茯苓,升麻,辽细辛,高丽参,防风,各60克。透明生石膏150克,生白术120克,上药一并捣粗末,混匀备用。"

高阳对于这个药方已经是倒背如流,无他,熟能生巧。

随后,他看着李可先生沉默不语,连忙接着背诵到用法。

"每次4克,绢包加水800毫升,文火煮至400毫升,分作4次饮,3小时1次,重症24小时用28克,不可间断。连饮7-10日。"

而。

这背诵分毫不差。

本以为李可老先生会欣慰的点头。

谁知道,他却冲着高阳摇了摇头,轻叹了一口

"哎,你要记得,中医辨证讲究因人而异,个人情况不同,亦是要加减药物。口眼歪斜,需加清全蝎90 克,大蜈蚣100条,僵蚕90克。失语。加麝香0.1克/日,另冲服。如此,方能使患者药到病除,立起沉疴!""身为医生要对患者负责,如若吃药无效,便是将患者和医者之间的信任消磨掉。"

"如此下去,中医岂有未来可言?"

"莫要小看细节之作,病症无小事,细节便是成败之关键!"

"药多了不行,少了也不行,记住了吗?"听到李可先生温和的训话,高阳也是羞愧的低下了头。

其实,他原本只是想要穿越过来,学习一些知识,查看后世之中医,以来应对李时珍,张仲景这些医学先辈。

可当他跟随着李可先生学习了数日之后,便彻底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了。"记住了,先生。"

见到高阳的模样,李可点了点头,随后继续捣鼓着自己的药方试验了。

望着李可先生认真的模样,高阳有些失神。画面外,看着那幅场景,高阳有些哽咽了,他似乎是对着张仲景他们所说,也似乎是对着万千观众所言,但更像是对着自己诉说。

"此药方可治疗,中风急重症,高血压、脑动脉硬化,出现中风先兆者,瘫痪。乃是唐代孙思邈先生自拟自治方,先生亦是服用过此药方,治愈了中风急症,亲验毫无副作用。"

"先生配药,自当以身试毒,求得解毒之法,才用之病患。世人之称先生勇气,却不曾想先生早已万全准备!"

"试问!"

"如此之圣贤,如此之中医泰斗,世人何说,中医阿斗?"

"敢医敢言,国士担当!"同一时间。

在高阳说完这一番话之后,弹幕之上,越来越多人,开始发送起弹幕来。

"国士无双!英雄典范!高尚的人民!传奇的老人!医德医风,一身正气凛然!!"

"为李可老先生点赞!您辛苦了!"

"深深的感叹着!直到现在,内心还在感慨!当之无愧于英雄之名!"

"李可老先生!您现在可以歇一歇了!您辛苦了!""这才是我们应该追崇的明星!是我们的骄傲!"李可老中医是百年来难得的中医奇才,是华夏中

医界的国宝。

然而。

他却在2013年2月7日中午1∶00仙逝,享年83岁。华夏中医界,又少了一位敢于荷担岐黄之学,胆识超群,把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,临床疗效显著的中医大家,中医扶阳界少了一面旗帜。

为什么现代的中医,逐渐落后?

有人说中医都是骗人的,虽说这是无稽之谈,但现代中医的疗效,确实有些难以令人信服。

而。

中医式微的真正原因,其实是多重的。

自从鸦片战争之后,打开的不仅仅是清朝国门,随之而来的,还有各种新的思想与科学理论。

而西方医学,也因地适宜,走进了人们的生活。人们渐渐发现,传统的中医,逐渐失去了存在感。

而中医的日渐式微,归根结底,有三大原因。第一是人才的培养。

大家都知道,中医是一门极其复杂的学科,光是入门,就需要好几年的水磨工夫。

中医草药繁杂极多,每一种草药,都有其不同的功效。

药理之间的作用,又大不相同。掌握了基本知识,才算是勉强入门。

更别提之后的把脉问诊,熬制药剂,一人一方。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积累经验,一个成熟的中医专家,需要的是几十年的专业经验积累。